我们将定期转载一些我们合作媒体的精彩内容,今天我们的内容来自KC实验室,他们最近采访了在美国德州奥斯丁举办的SXSWedu(西南偏南教育大会)。
温馨提示:爸爸(含妈妈)阅读本篇文章后将:教育技能+1,沟通技能+1。
【KC实验室】致力于将美国儿童教育和创造力的第一手信息传递回国。除了SXSWedu他们还率先报道了 GDC(游戏开发者大会)。 也欢迎关注他们的公众号“KClabs”。
从SXSWedu上回来,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沟通交流方式的差异。美国的学生在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就会像个老朋友一样和我聊他们的项目,他们喜欢的google眼镜和乐趣。而在第二次相见,他们会称呼我做“老朋友”。
很有些自来熟对吧?
还有一个例子是,去年参加一次全球性的青少年科技大赛,一个评委说现在语言对这些能参加到这种竞赛的东方孩子已不太是个问题,但西方孩子明显要比东方孩子更健谈,他们的缺点可能说得比自己想得更多,而东方孩子则更深思熟虑。但到这种需要竞技,赢得关注和赢得印象分的时候,评委会更偏向那些更善于表达自己,并为自己争取到更多表现机会的孩子。
而另一个例子是我在今天离开会场之前所了解到的。当时我在和一群教ESL(英语作为第二外语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的老师聊天。他们提到,和其他不精通英文的移民孩子相比,中国移民小孩总是显得不愿意开口,这让他们尽管考试能有不错的分数,但似乎会迟迟无法用英文流畅表达,进而影响他们在其它科目上的表现。他们也不太给老师反馈,使得老师总是不太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在这里不是想重复这个已被提过无数次的问题。我事实上觉得,美国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推行的一套方法论也许适合用于改变中国孩子的这个状况。这个方法叫做“社交情感学习”(SocialEmotional Learning,SEL)。对于这个话题我绝不是专家,因为我是在今天的会议上才了解这个概念的。不过这不妨碍我了解SEL的基本概念,这种方法论期望让成人和孩子有更好的沟通方式和更好的关系,使得孩子除了学业,在其它各个方面也能得到发展,比方说更自立,自信,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一些教育工作者已经发现,在这些方面得到发展的美国贫困儿童,此后在学业上也会获得进步。
在演讲中,一位叫做Rosalind Wiseman的嘉宾举例说,作为父母,你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小孩遇到麻烦了却不和你说,即使你总是和颜悦色?她说,一个情况是,你已经给TA灌输了这样的观念,就是向人求助是可耻的。但事实上你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潜移默化得告诉TA,向人求助是一种技巧,谁都会需要帮助。
另外的一些演讲嘉宾说,父母和老师应该更加积极得寻求那种于孩子健康和亲密的关系,即使他们已经到了青少年的叛逆期。
这在我看来其实是对每个父母和老师提出了更多要求,这意味着和传统中国文化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更多类似的信息和知识,以及更多的沟通技巧。
而这一点在昨天的一个workshop中更好地被诠释出来。这个workshop的主持人是专门为“女童子军”的志愿者做培训的组织。她们现场培训了一下我们这些参与者,让我们跳奇怪但有趣的舞,不断的发问,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些奇怪的舞的含义,并让我们彼此讨论。在完成这一系列活动之后,每个参与者都觉得自己觉得自己从来没有从这种角度去和孩子交流过,也从来没有想到问一个开放性问题会有那么大的魔力。
我想之后,我会单独把这个workshop的整个过程都写出来,让大家都能从中得到收获。
另外,在和Wiseman交流之后,她和他的助理都支持我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翻译成中文,好让中国的父母和老师受益,所以他们免费授予了我版权。但愿我能每天都挤出时间来做一些翻译,让每个中国家长都受益于此。